
提到鼻烟壶,人们一般会有两点误解。
一是认为它是中国的国粹。没见影视剧中那些八旗子弟,王公贵族们,有事儿没事儿总是揣着个鼻烟壶,时不时地嗅一下吗?鼻烟壶好像是清朝中国人的标配了。
第二就是认为它如同大烟一样,是瘾君子才用的。不然前一秒还蔫头耷脑的一个人,何以仅闻了两下鼻烟,打个喷嚏,立马就精神抖擞起来?
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鼻烟壶的历史就会知道,鼻烟壶是个洋玩意儿,壶里装的是很多名贵药材合制而成的粉末,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就好比抹在脑门儿上的清凉油。
《红楼梦》里面的晴雯得了感冒,不就是闻了贾宝玉拿来的鼻烟,打了几个喷嚏就好了吗?
当然鼻烟的成分也有很多是烟草,只要抹在鼻子上,尼古丁就从鼻腔而非口腔进了气管。
哥伦布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新大陆,但同时也发现了原产美洲的烟草和鼻烟。
据说拿破仑每月能干掉七磅鼻烟,而因皇帝对鼻烟的喜爱,整个法国上下都对鼻烟壶热情追捧。
须知法国曾几何时,还是一个严禁烟草的国家。
但谁让宫里有一位患有偏头痛的皇后呢?
王后因患有偏头痛,备受折磨。
法国驻里斯本大使让•尼科建议她不妨用一下鼻烟以缓解病痛。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长期受头痛折磨的皇后也是有病乱投医,就试着用了鼻烟。没想到头痛的症状果然消失。
如此神奇的功效,令鼻烟迅速在法兰西皇室传播开来。国王也因此收回了对烟草的禁令。
而此时的中国皇室,也因利马窦的到来,已经认识并喜欢上了鼻烟。
中国最初并无特制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间,由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特制鼻烟壶。壶盖内附小细匙,以便舀取烟粉。因其小巧精美,被冠以“袖里乾坤”。
比起烟袋锅子,不知优雅多少倍。
你看纪晓岚,成天叼着个大烟斗,跟文人雅士的形象一点儿都挂不上钩啊。
清朝丁克柔所著的史料笔记《柳弧》中就记载过一件事。
有一次,纪晓岚进宫,正遇见乾隆帝在嗅鼻烟。乾隆见他进来,就拿着烟壶对他说,烟壶上有个上联,你要是对得上来,这壶就赐给你了。
纪晓岚凑近一看,壶上刻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句。
见其壶样式甚圆,纪晓岚应声对道:“若周之赤道大训,天球河圆”。
乾隆闻之连连称好,遂将烟壶赐给了他。
咸丰、同治年以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这时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有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等题材。
清末年间开始出现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堪称精品。
此时内画壶已很成气候,京城甚至出现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四大家。

20世纪70年代后,内画壶迅速发展起来,虽早已没有实用的功效,却成为馈送嘉宾的精品。连美国总统里根都得到过内画大师王习三赠送的鼻烟壶。
所以,贾宝玉拿给晴雯的鼻烟壶,是洋人生产的。上面还画着带肉翅膀的小人儿,那是谁?
天使呀。
只不过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原本是外国人引以为傲的物件,却在中国被发扬光大,成为东方文化的一枝奇葩。在中国首批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鼻烟壶赫然在列。
如果利玛窦活到今天,不知该骄傲还是该懊悔?




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