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武旦服饰教程(戏曲科普 | 传统京剧人物扮相)

时间:2024-11-12 09:55:22

戏曲的扮相是以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符合人物身份的穿戴规则,达到塑造戏曲人物为目的的。传统戏的内容,大都是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依据历史、服装、头饰产生了各种行当的扮相程式。今天小编带大家仅从头饰上来了解旦角扮相的规则。

一、青衣

京剧 《锁麟囊》 薛湘灵(梳大头 点翠(绸)头面 戴红绒花 表示结婚)

京剧《望江亭》 谭记儿(梳古装头 正髻正凤 点翠(绸)头面)

京剧 《伍子胥》 浣纱女(梳大头 银头面 戴茨菰叶)

青衣,整体效果要雍容华贵,基本以戴点翠和银钉头面为主,根据人物、情节的变化决定头饰的变化。以戴红绒花、凤头桃为表示结婚、喜庆;以左戴茨茹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被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

二、花旦

京剧 《杀惜》 阎惜娇

京剧 《小放牛》 村姑

京剧 《战宛城》 邹氏

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的少女或大家闺秀,所以颜色上要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她们大都梳抓髻大头,带辫子,抓髻的长短要根据演员的个头来决定,总起来说要适度,利于表演。头要梳得比青衣小些,头上抓髻还要打网子花,表示出她们未出阁的少女身份。少女头面的选择多以双光水钻为主,满头亮光闪闪,加上小凤桃子的点缀,十分明快亮丽。有些花旦戏还戴一个耳挖子,形成一个“半边翘”,即半头草花,半头头面,也能产生一种“非工整的协调”,而后被人们沿袭下来形成一种程式。

三、刀马旦 武旦

(京剧《杨门女将》穆桂英 梳大头 戴七星额子)

武旦、刀马旦,她们在剧中多扮演行侠仗义的英雄,表现形式也大多以武打为主,所以在装饰、戴头面上以少而轻为基本原则。大头要求小而紧衬,无论做任何高难度技巧也不至于忝头(指头饰或盔头脱落)。正面人物要插面牌、绣球,反面人物要插茨菇叶,右插绒球。反映神鬼戏中的武旦则要打彩球、戴额子,其颜色要与服装相配套。彩球要扎得花瓣均匀,绸子不歪不斜,三个球的尺寸相对应。还有的武戏要根据人物身份在头上捻犄子,方法是左右手各一根,在头上反复相系,留出两个犄角,以显示人物干练、素朴的性格和身份。图二为京剧《悦来店》 何玉凤 戴面牌 风帽(一般为江湖女侠所佩戴)。图三为京剧《打焦赞》杨排风。

三、头饰

1、草帽圈、渔婆罩

它是劳动妇女所佩戴的专用饰品,在古装和大头中都可以使用。像《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就是使用草帽圈,而《小放牛》中的村姑则是用渔婆罩,另外一些女车夫也要戴渔婆罩。

2、犄子

妇女在劳动时将头发包裹起来用的,温习中用来表示贫困。它一般使用布和绸子。

3、风帽

带有飘带的红绣花帽子。是一些江湖女侠所佩戴的,必须与服装相搭配,如《悦来店》里的何玉凤,佩戴面牌。

4、绸条

在传统戏曲中,偏扣适用于很多的角色,用于表现贫苦和戴孝。。

部分图文来自马静老师所著《传统京剧旦角化妆技法》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