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凌源市地图是什么样的(凌源的历史沿革)

时间:2024-11-28 10:11:15

凌源的历史沿革

红山文化时代距今相当遥远,处在人类的初始时期,只是部落或者说是国家的雏形,没有任何文字(彼时尚没有文字)记载,后来的人们只能根据挖掘出来的实物或断片,以此来遥想当年。数千年来人类不断地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生存需要而迁徙,以及诸多次战争的驱荡,当时红山女神时期的人群,流落到何处,他们的后代又衍化成什么民族,定居于何地,都无从可考,至少现在还无法具体知道,无法寻觅其踪迹。

凌源这片土地,古时候不属于中原文化。处于中原王朝与北部少数民族偏隅局域政权的交界地带,战争频仍,人民无法长期安居。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相安无事的时候,即有人们迁来,在这里安家生活;双方交恶时期,人们避难而迁走,或被战胜方掠走。此地,此时为真空地带,只有茂密的林木、丰盛的水草和各种野兽。

凌源地区有文字资料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明确纪年为燕昭王十二年,即公元前300年。当时燕国的国王昭王势头强劲,势力向外延展,设置了上谷、渔阳、辽西、辽东、右北平5郡。凌源这片土地就属于右北平郡。

秦时,凌源域内设有平刚县,平刚县治所据考证在今城关办事处安杖子村一带。由于彼时人烟稀少,城内居民也不会多,城池自然也不会大。此时为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

汉代,凌源境域建制变动较大且频繁,故事自然也就比较多。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右北平郡治所移至平刚。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入侵汉朝疆域,凌源(也即当时的平刚境内)成为汉朝反侵略的前哨地区。汉武帝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飞将军。在这里,飞将军以其神威,令匈奴望风而避,多年不敢犯境。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夏季,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从右北平出发,打击匈奴。第二年,匈奴数万骑侵入右北平境内,杀掠千余人(时李广已不在任)。元狩四年,汉武帝派遣少年得志的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率精兵5万骑,从右北平向匈奴进击,击破左匈奴,获得大胜。迁乌桓于右北平、上谷、渔阳等5郡的塞外。这一军事壮举,在中华民族统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建武二十五年,即公元49年,右北平郡迁至土垠(今河北省丰润县境内)。乌桓也从塞外迁至塞内。辽西乌桓大人率属众内附,汉朝的光武皇帝刘秀下诏封乌桓渠帅以下为侯、为王者计81人。这在当时,也是一个不小的事件。

三国时代,凌源境内迎来一位文武兼具的英雄人物。这位英雄人物就是魏国的奠基者曹操。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对此,《三国志》(《武帝纪》、《张辽传》、《郭嘉传》、《乌丸鲜卑传》)多处均有明确记载。至于曹操此行在凌源境内的行踪,据考证,是由今三十家子,至凌源市区,至沟门子,又经由渗津河川最后到今喀左县山嘴子东的桃花池附近的白狼山(1957年10月以前,山嘴子属于凌源县所辖)。在这里,双方展开一场大战。这场战争的胜利,使曹操平定了北方,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后顾之忧。

在晋朝以后的近千年里,凌源境内多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这些政权大多不稳定,更迭相对于中原比较频繁。晋朝时,县境属鲜卑段部,后来又并于慕容部,先后成为前燕、后燕、北燕的辖域。其后,又为北魏、北齐、北周等少数民族局部政权所管辖。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国力强盛时,中央政权的号令在这里很有威望。尽管这里多数时期是少数民族居民和官吏(诸如安禄山、史思明、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李光弼)在居住,基本上还能够听从中央政权的号令和调遣。但是山高皇帝远,民风、政治总不及长城内和中原地区,民心向化有异于内地。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幽州总管阴寿,率领骑兵、步兵10余万人,出卢龙塞,讨伐营州(凌源之地属之)刺史高宝宁,高宝宁被打得向北投奔契丹族。已是败军之将丧家之犬的高宝宁再无往日的威福,被怨恨的部下所杀,营州随之并入隋朝的版图。营州始置于北魏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为少数民族政权所置。到这次战争结束(公元583年)后的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朝政权干脆废置了营州,改为柳城郡。

5年之后的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朝又将柳城郡改为营州总管府。7年后,改为营州都督府,领有辽、燕二州及柳城县。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全国为15道,凌源县域属河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为柳城郡,凌源又属之。

以后的辽、金、元,皆为少数民族政权,凌源皆在这些政权的统治下,与宋朝无缘。到明朝的洪武(朱元璋年号)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派大将前来,并设置行政机关,凌源正式进入明朝版图。直到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7年),明朝国力渐衰,蒙古察哈尔部实际占据了凌源及附近区域,其喀喇沁部等在此居住。至公元1629年,蒙古喀喇沁部归附后金(即清朝局部政权时期)。当时的后金之主爱新觉罗·皇太极,是一位雄心勃勃、极有作为的人物,他征服了蒙古喀喇沁部。自此,凌源就属于爱新觉罗氏的属地。从这时开始,凌源被定为蒙古喀喇沁左翼旗的游牧之区,一直到康熙中叶,其时间约有百余年左右。

在凌源域内,历史上确实设立过许多县级乃至郡级治所。诸如平刚县、榆州(其治所在今城关办事处十八里堡村)、永和县(据考在三十家子镇南街)、凡城(在刀尔登镇)、白狼城(在喀左县黄道营子)、石城县(在喀左县)、龙山县(在喀左县的白塔子,现今凌源境迁内的天盛号、四合当等地均属之)。

以上是凌源地域在两千三百年间发展沿袭的大致轮廓。从这个轮廓,就可以看出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中,凌源地面上的民族、人文、经济等,看到这块历史舞台上的转换轮回,看出政权的更迭交替。

凌源老西城门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