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汽车座椅只安装单边调角器已成为过去。极少数例外的情况,也需要刚性极强的靠背骨架,即使这样安全标准也远未达到双边调角器的水准。
座椅靠背调角器可分为两大类:
-非连续调角器
-连续调角器
两者都可以以电动或手动驱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发现了手动版本的非连续调角器,而连续调角器却总是存在手动和电动版本。


2.座椅靠背调角器分类
2.1 非连续调角器-PSD调角器
最广泛使用的非连续调角器变种当然是PSD调角器( PSD = pawl & sector – design )。它由一个上部组件和一个下部组件组成,它们通过枢轴点连接。在这两个组件之间有一个弹簧,它总是将组件压入其前止点位置,这样在解锁座椅靠背以后,靠背总是向前摆动。闩锁由固定在下部组件上的凸轮控制。在在售车型上尝试在没有控制凸轮的情况下以可接受的操作力实现锁定的尝试没有成功。这种方案允许以较小的尺寸吸收相对较大的力。此外,与其他非连续方案一样,可以非常快速地调整靠背角度,这种方案也可以应用在双门车型的后排进入上。而无需额外的靠背解锁转动。

2.2 非连续调角器-GRD调角器
另一种非连续调角器设计方案是GRD Recliner( gear-reduced design )。
其基本结构与PSD调角器非常相似。这里只是切换了一个传动器,以便更好地控制锁止力和驱动力,这种方案的优势除了较低的操作力外,还可以实现非常精细的锁定。这两个系统以及所有其他非连续方案都有一个缺陷,即它们必须打开状态以进行座椅靠背角度调整,即齿轮必须脱离啮合。从专业角度看,如果在发生碰撞时调角器未锁止,这意味着存在危及乘员生命的安全风险。在这里,行业内明显倾向于连续调角器,因为它们在调整过程中保持连续啮合。稍后会做详细介绍。

2.3 非连续调角器-线性调角器
一种同样不常见的非连续调校器 是所谓的线性调角器。
在这种情况下,轴向元件(通常是杆件或管件)在壳体中引导。外壳和轴向元件相互通过弹簧加载,因此轴向元件在自由运动期间始终被压入端部位置。因此,线性调节器的长度决定了靠背的位置。有两种锁定原理:在环形弹簧变体中,紧紧缠绕在轴向元件周围的弹簧阻止其运动。通过拧松弹簧,轴向元件变得自由并可以移动。这是一个基于摩擦原理的无级系统。在旋转锁变体中,轴向元件设计为主轴,通过其轴向运动旋转螺母。


Keiper公司的2000系列调角器可能是业内在创新性和紧凑型方面较突出的非连续调角器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基于连续调角器的紧凑尺寸和接口尺寸开发的具有内部精细锁止功能的非连续调角器方案。由于其安装尺寸相同,客户可以自由选择在同一座椅骨架上使用连续调角器还是非连续调角器。这使得可以根据特定国家/地区的偏好定制座椅,而无需增加额外的模具成本。例如,欧洲的座椅可以配备连续调角器,而北美的座椅可以配备非连续调角器,两种都是基于同一座椅骨架平台。
现在我们来讨论连续调角器。
2.4 连续调角器-同心调角器
这种调角器由上部组件和下部组件一起形成一个齿轮传动机构。
有的带有附加齿轮组件,有的不带。此方案可以细分为两种不同的变种,一种是同心的,另一种是偏心的。同心调角器系统设有行星齿轮箱。驱动由手轮执行,手轮依次驱动太阳轮,然后太阳轮通过行星轮将运动传递至与靠背骨架相连接的外齿圈。该系统采用简单的部件,大量使用相对便宜,并且可以实现无间隙的精细调节。然而,根据目前的标准来评判,操作力明显过高了。

2.5 连续调角器-偏心调角器
偏心调角器也被称为摇摆调角器,因为内齿圈的中心在内摆线轨道上移动。这是一个由两个齿形部件组成的传动系统,即所谓的内齿轮和外齿圈。内齿轮正好比外齿圈少一个齿(33:34个齿)。由于该传动系统不是自锁的,因此在每个旋转方向上,在内齿轮和外齿圈之间的偏心空间中都放置了一个弹簧楔块,用来锁定这个系统。为了解除锁止状态,驱动轴上装有一个驱动衬套,该衬套推动楔块,直至超出弹簧锁止力并脱离啮合。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调节系统,仅需要非常低的驱动力,安装空间非常紧凑,由于其通用性,可以实现非常高的安装数量,从而降低单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