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年龄的一些代称
赤子:刚出生的婴儿。
孩提:刚知道发笑的幼儿。
垂髫:3-8岁
始龀:女孩7岁,男孩8岁。
总角:8-14岁,代指童年时期。
幼学:10岁。
豆蔻:女孩13岁。
及笄:女子15岁。
束发:男子15岁。
加冠、弱冠:男子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耳顺、花甲:60岁。
古稀:70岁。
期颐:100岁。
2、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

3、后庭花:全称是《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称为亡国之音。
4、折柳:指《折柳曲》,汉乐府名曲,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5、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6、《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诗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7、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合成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十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或“长律”。
8、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古诗,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
9、《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表、书、列传。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置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11、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战国时荆轲《易水歌》云:“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三山:指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13、簪缨:“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代指贵族。
14、酬:古代有以诗相答的意思。
15、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汉宣帝刘病己的陵墓。
16、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为信使的代称。
17、勒石燕然:公元89年,东汉大将窦宪率军北击匈奴,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命中军班固刻石纪功。后指杀敌建功。
18、长跪:古人席地而坐,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把腰挺直,表示敬意。
19、大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代不设大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20、贽:古代指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21、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
22、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23、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蛀虫。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汗青”。后来多指史册。
24、南冠:《左传》记载,楚国人钟仪被俘,仍戴着“南冠”,后世遂以“南冠”代指俘虏。
2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的史料整理编辑的。
26、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之分。赠序即临别赠言。《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27、《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28、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29、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洵 苏辙 曾巩
30、《礼记》:是战国时期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31、采薇:《史记》记载,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32、《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行、逸事。
33、《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34、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称为一种文体。
35、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和现代的杂文相似。